最新色国产精品精品视频,中文字幕巨大的乳专区,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奶水豆,亚洲国产综合在线观看不卡

<label id="wodf4"><tt id="wodf4"></tt></label>

        • 首頁 | 新聞 | 時尚 | 旅游 | 健康 | 房產 | 游戲 | 資訊 | 圖片 | 手機 | 對話 | 油箱
          手機 | 影院 | 娛樂 | 音樂 | 廣播 | 電視 | 教育 | 汽車 |寧波幫| 交友 | 時評 | 論壇
          商貿首頁 政策解讀指導
          企業(yè)新聞 業(yè)界新聞
          商務服務 商務咨詢
          政務公告 分類信息
           
           

          中國第一芯神話破滅

          http://cnnxbb.com  中國寧波網   06年06月28日 14:14

            2001年,方舟科技生產出第一塊“中國芯”(商業(yè)化的嵌入式芯片),名噪一時。國家科技投資也相繼滾滾而來。令公眾驚訝的是,方舟科技董事長兼總裁李德磊被人披露公開宣稱做嵌入式芯片沒有市場,擱置了承接的科技部“863”(中國高技術研究發(fā)展計劃)項目。中國科技界著名人物,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對此憤憤然:“‘863’項目不能說不做就不做了,從來沒有遇到過這種事情,這是第一次!

            在業(yè)界不解之時,方舟科技的方舟大廈卻在拔地而起,這引起科技部的警惕。據報載,科技部已經著手開始對方舟是否挪用資金進行調查!胺街凼虑闆]有那么容易完,李德磊不管吃進多少最后都要吐出來”。一位863專家十分憤慨,他認為國家為這個項目配套投入那么多,說不做就不做了,哪有這么便宜的事?

            受此事牽連,直呼看錯了李德磊的倪光南為此深深自責,主動向科技部“負荊請罪”。

            第一章:李德磊何許人也

            自“方舟1號”開始,媒體和業(yè)界已經賦予了李德磊太多的角色:有人稱他為愛國學者;有人說他只是一個純粹的商人;當然,還有人直指其為投機者。那么,李德磊有著怎樣的個人歷程?方舟科技又是怎么來的?

            倪光南:我花了20年才認識他

            “李德磊相當聰明。認識他這么多年,經歷了這個事我才算認識他!蹦吖饽虾蠡谕砹,李德磊現(xiàn)在已經不把他放在眼里。

            一位接近李德磊的人說,方舟科技沒有挪用科研資金,不過是倪光南和李德磊的個人恩怨。李德磊和倪光南淵源深厚,甚至傳言倪光南去加拿大做訪問學者都是李牽的線。

            1977年年中,李德磊從哈爾濱工業(yè)大學畢業(yè)后來到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讀研,后赴加拿大阿爾伯特大學讀博。

            1981年,倪光南應邀到加拿大國家研究院(NRC)工作,認識了與NRC有合作關系的阿爾伯特大學戴維斯教授。1983年,戴維斯請前者到該校訪問。在這里,倪見到了正在讀書的李德磊夫婦。不過從此以后,倪李兩人基本上沒有什么聯(lián)系,直到后來李德磊到摩托羅拉工作,回中國的機會多了,和倪光南的聯(lián)系也多了起來。

            在阿爾伯特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后,李德磊去了加拿大約克(York)大學擔任終身教授。同期,方舟公司歷史上的另外一位重要人物胡銘曾,從李德磊的母!ご髞淼郊s克大學做訪問學者。1995年,李德磊加入美國摩托羅拉公司,擔任體系結構設計師。方舟的故事從此正式開始。

            第一桶金的秘密

            直到目前還很少有人了解李德磊的發(fā)家史。

            同為哈工大校友的李德磊和胡銘曾早期開始接手做摩托羅拉的外包項目,那個時候他們還沒有一個正式公司。隨著業(yè)務的增長,1997年1月8日,方舟科技的前身百拓立克公司(以下簡稱BBT)在京注冊成立,注冊資本100萬元。這個主要靠李德磊介紹外包業(yè)務,并為他實際控制的BBT公司,法人代表是胡銘曾(當時為哈工大計算機學院教授)。

            根據公開資料,李德磊最初在BBT不占有絲毫股份,而胡銘曾占30%股份,趙建勛出資40萬占股40%,李德磊的親戚李洪澤占30%。讓人詫異的是,李洪澤竟然是替BBT公司晚上守夜的“火頭僧”(BBT內部員工對李的私下稱謂)。

            1997年,離開摩托羅拉的李德磊加入日立(美國)半導體公司,擔任微處理器設計總監(jiān),與此相對應,BBT承接的外包業(yè)務也從摩托羅拉轉向后者,主要做基于日立芯片的相關業(yè)務。同年底,即將從中科院計算所獲得博士學位的優(yōu)秀學生劉強躊躇滿志,受李德磊拉攏進入BBT公司,并作為公司主管研發(fā)的副總裁開始招兵買馬。

            既然BBT的業(yè)務主要圍繞李德磊展開,他為什么不出面擔當公司法人?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美國人最忌諱把公司內部員工把負責項目承包給與自己有關系的公司,因此李德磊不敢越界。

            紙包不住火,日立公司日本總部最終發(fā)現(xiàn)其中的貓膩,停止了外包項目。不過還有一種版本的說法,日立(美國)半導體公司和總部對外包有不同意見而終止了這個項目。

            雖然如此,包括對李德磊很有意見的人都認為,那個時候國內在研發(fā)芯片領域一片空白,BBT磨練了一支做CPU的技術隊伍,為國產CPU打下了實力功不可沒。

            第二章:不可不提的倪光南李德磊一朝人貴

            方舟科技的曾經風光,與倪光南密不可分?梢哉f,沒有倪光南,就沒有了方舟科技的中國第一芯的神話,也不會有后來的方舟鬧劇。

            倪光南入局

            1999年,失去日立項目的BBT公司面臨解散,李德磊離開日立(美國)回到中國直接出面收拾殘局。2000年3月8日,李在原公司基礎上重新成立了北京中芯微系統(tǒng)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芯微”)。趁此機會,他一方面削弱老股東趙建勛的股份和剝離李洪澤的股份,一方面把弟弟李德晶、弟媳張雅軍安插到董事會,并讓后兩人各持35%的股份。胡銘曾保留了原先的30%股份,仍作為新公司法人代表。

            “原BBT公司的芯片技術團隊培養(yǎng)起來不容易,就這么散了實在讓人心疼”。一籌莫展的李德磊想到了倪光南。這個時候的倪剛剛從聯(lián)想退了出來,鼓著勁要做中國自主的操作系統(tǒng)和芯片。當時的背景是,中國產業(yè)界一直為沒有自主操作系統(tǒng)和芯片耿耿于懷?萍疾坎块L徐冠華就曾說,“中國信息產業(yè)缺芯少魂”。其中的芯是指芯片,魂則是指操作系統(tǒng)。

            后來,一位曾追隨倪光南的業(yè)界人士對此唏噓不已,很多人不明白為什么他固執(zhí)的堅持中國非要自己做這些東西,因為他們不如倪光南能夠深刻體會中國IT產業(yè)任人宰割的滋味。

            但是中國立刻研發(fā)高性能的CPU芯片技術難度大,市場推廣難度更大,如果轉做嵌入式芯片加上Linux操作系統(tǒng),難度低了很多,倪光南認為這或許就是一個推動產業(yè)起跑的契機,契機的載體就是NC。

            中芯微的技術團隊讓倪光南眼睛一亮,他仿佛感覺“中國芯”的夢想或許能在他們身上實現(xiàn)了。經過考察,倪認為這個隊伍基本具備自主研發(fā)嵌入式CPU的技術能力。倪光南開始把自主創(chuàng)新的熱情放在了中芯微,并協(xié)助后者尋找風險投資。這時已是1999年9月了。

            倪光南在業(yè)務推廣上不遺余力,他以NC可能存在的巨大市場前景和自己的信譽打動了一位熱心于“中國芯”的深圳民營企業(yè)家,后者立即拍板投資2000萬元(另有說法是2700多萬)。

            誰導演了“中國芯”的神話

            千禧年世紀之交,中國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十五規(guī)劃”。發(fā)展起來的中國已經不甘心在世界經濟產業(yè)鏈中看別人眼色行事,為了擺脫世界加工廠的帽子開始布局謀篇。高科技產業(yè),尤其是集成電路和軟件成了實現(xiàn)這個夢想的不二捷徑。在這個背景下,中國出臺了支持集成電路發(fā)展的“18號文”。

            方舟科技作為這段時期芯片行業(yè)的最耀眼明星,集萬千恩寵于一身。在前些年召開的一次國家科技工作會議上,談論的就是方舟科技一直追逐的網絡計算機(NC)項目。據說后來胡錦濤主席參觀中關村,第一個見的是李德磊。

            倪光南不停四處奔走,中芯微的研發(fā)人員也在沒日沒夜的埋頭苦干。2001年4月,中國第一片自己設計的嵌入式芯片“方舟1號”終于在中芯微橫空出世。實際上,在此之前北大等單位也推出過中國自主設計的嵌入式芯片,但方舟作為第一款可以商品化的32位芯片,盡管它在技術上還不成熟,仍然受到舉國矚目。

            2001年5月,倪光南以相當于戰(zhàn)略市場部副總裁的身份加盟中芯微。2001年7月10日,國家?guī)讉部委召開了盛大新聞發(fā)布會,主辦單位陣容豪華,北京市前副市長劉志華親自主持,科技部高新技術與產業(yè)化司、信息產業(yè)部電子信息產品管理司、中國工程院學部工作部和中關村科技園區(qū)管委會分別各自作為部委代表出席。技術鑒定委員會更是權威,由中國工程院出面,前任院長宋健、前任副院長朱高峰親自擔任鑒定委員會正、副主任。這在中國工程院歷史是破天荒的第一次!胺街1號”被推上了技術神壇。

            接下來,為了配合內嵌方舟芯片的NC推廣,北京市第一個吃螃蟹,劉志華專門把各個行業(yè)的頭召集起來,“逼著”他們支持推廣NC。北京市政府更是直接掏腰包訂購了幾萬臺NC機,中關村管委會還以中關村軟件園名義入股方舟5000萬人民幣。

            對NC的支持不僅體現(xiàn)在北京市,中央決策高層直接對NC的支持也是前所未見。2002年10月,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國務院西部地區(qū)開發(fā)領導小組辦公室、科技部聯(lián)合實施“縮小數(shù)字鴻溝—西部行動”。這場幾乎動員了國務院眾多部門、西部地方政府和科研單位的浩大行動,重點就是推廣應用國產NC和基于Linux的軟件產品。方舟芯片就是國產NC的核心。

            中芯微成了很多廠商追捧的對象。最荒謬的是,神州數(shù)碼剛剛宣布攜手中芯微進軍NC市場,連分管部門都還沒有成立,北京海淀區(qū)政府的一萬臺訂單已經追到了辦公桌上。

            借著如日中天的氣勢,2002年12月9日,中芯微再次改名,正式啟用“方舟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名稱。此后,胡銘曾被掃地出門,李德磊成為方舟科技法人。

            胡是中國計算機體系結構方面的專家,在中國信息產業(yè)界桃李滿天下,很多“863”項目的專家、國內科研院所的院長都是他的學生,但他又有著中國知識分子典型的好面子的行業(yè)特征。李利用這一點,一步步將胡排擠出去。胡銘曾在方舟的最后一天來得很突然。他到公司時發(fā)現(xiàn)自己的辦公室被撤掉了,,尷尬之余,胡不再來方舟上班。

            完成人事布局后,為了便于日后方舟科技上市和符合國家政策等原因,李德磊在英屬開曼群島注冊時重新?lián)炱鹬行疚⑾到y(tǒng)(集團)公司(公司)名字。

            最后方舟公司的股權分配盡顯家族味道。據媒體披露,公司法定代表人兼董事長李德磊,以人民幣現(xiàn)金37.52萬元加場地、設備等入股,共分得24.8%的股份;深圳市中緯實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長劉斌(倪拉來的第一筆投資人)以人民幣現(xiàn)金279.744萬元,占21.06%股份;北京中關村軟件園發(fā)展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長李保欣以5000萬元入股占5%股份;其弟李德晶占剩余所有的45.36%股份。

            第三章:國家科研資金流向何方

            在國家為推廣NC付出了上億元的投資之后,形勢的變化令所有人都沒有想到。

            李德磊說方舟芯片是“狗屎”

            政府對NC的巨大支持,使李德磊根本看不上市場上的廠商客戶,他眼里只有政府采購,別的什么市場都不放在眼里,也不在乎市場開拓工作。但在倪光南和劉強的極力說服下,李勉強同意建立市場部。這讓他感覺倪“有官癮,非要做主管市場部的副總裁”。

            不管如何,倪光南給方舟公司拉來了第一個客戶——北京裕興科技公司。出于對倪的信任,裕興科技投入上百萬元,棄英特爾投向方舟芯片陣營?闪钅吖饽先f萬沒有想到的是,李德磊卻拒絕供貨。

            電腦芯片很難更換,但一旦換了就幾乎被套牢。李德磊拒絕供貨令裕興科技十分惱火,但因為相信倪光南,他們沒有和方舟簽署合同。倪光南也十分尷尬,因為自己在公司作不了主。到后來,陸續(xù)又有幾個客戶被方舟公司用同樣方式攆走。

            不做上門生意,李德磊為何還要攆走自己的上帝?有當事人回憶,李對手下說“這幫客戶就是要飯的乞丐,我才不愿意做要飯的頭。他們愛買不買,反正我不支持”!八幌『边@些小錢,他眼里只有政府NC采購這個大客戶!币晃婚L期接觸李德磊的方舟員工這樣解釋業(yè)界的疑惑。

            接下來的市場變化令李德磊無法預料。

            一方面,采用了方舟芯片的NC是基于Linux工作環(huán)境,它聯(lián)上互聯(lián)網后同樣需要服務器端的支持,而服務器端被微軟和英特爾(WinTel)聯(lián)盟把持,他們根本不支持NC內嵌的Linux工具軟件,因此NC在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下的使用大受局限,這讓早期狂熱追捧NC的用戶叫苦不迭。比如在重點推廣NC的學校,一有領導來視察,這些校長就嚷嚷“NC不能用啊,讓我們換PC吧”。另一方面,雖有領導支持,政府市場推廣也是困難重重。當時北京公安局干脆直接請了一幫清華專家做出NC不能用的鑒定,并揚言“管你什么司長不司長,就是不用”。有的地方政府采購負責人說,難得采購一次,還不趕緊買好的!

            政府在NC上的失敗,令跟風的國內企業(yè)馬上停止和方舟合作。2004年,方舟科技幾乎就要關門了事。李德磊當時對身邊人士解釋說,剛回國沒有看清市場,天真的以為NC有市場,現(xiàn)在才算看清了市場。于是,李德磊被人指責又到處公開宣揚芯片無市場論,同時放棄了“方舟3號”的研發(fā)!斑@是中關村都知道的,他說“‘方舟3號’是‘狗屎’”,一位前方舟員工憤憤不平。

            背信棄義停止履行義務?

            剛開始,“方舟1號”的成功也大大激勵了國家對“方舟2號”芯片的信心,名目繁多的支持開始滾滾而來。比如中國科技史上最宏大的“863項目”、信產部最大的科研基金項目,出錢最多的記錄都落在了方舟科技公司身上。

            方舟芯片被視為“狗屎”后,李德磊不僅放棄了“方舟3號”的后續(xù)研發(fā),他還向自己的員工鼓吹做小靈通。在2005年2月底的員工大會上說每年要賣上千萬片,幾年純利就是上億美金云云。很多人懷疑李德磊是否有科研實力拿到小靈通的芯片外包,而且那個時候做小靈通最出名的UT斯達康都快“黃”了。但有意思的是,方舟芯片在2005年開始有所起色,這沒能挽回李德磊對方舟的信心。

            對于方舟科技老員工指稱李德磊主動放棄“方舟3號”之說,李德磊給出的辯解是:我們并沒有放棄它的研發(fā),方舟科技與科技部簽訂的合同要求是兩款CPU的研發(fā)和流片,但是在研發(fā)的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有一款CPU已經為市場淘汰,而且研發(fā)的另外一款完全可以加以取代,所以放棄了對前一款的研發(fā)。

            關于這一點,坊間傳說的另一個版本是,“方舟3號”的確作出模擬版本的CPU,但還沒有流片,不符合科技部的合同要求而放棄研發(fā)。

            不管哪種說法才是事實,李德磊對方舟芯片的鄙視使主管研發(fā)的劉強傷透了心,雖然自認和前者的感情情同父子,但劉強還是不滿李德磊的“狗屎論“,堅決從方舟離職。一位接近李德磊的人也間接承認公司發(fā)展方向的分歧是導致李劉反目的原因。此后,劉強鑒于因為李曾經許諾劉強有股份(劉認為這是簽了合同的),所以他想用自己的股份換方舟芯片技術,但遭李德磊拒絕。李也根本不承認劉強有股份,說他只是一個打工的。

            劉強一氣之下考慮用法律討回自己的尊嚴。一紙律師函遞到了方舟科技,而李德磊卻認為劉強偷走方舟技術去開公司。劉強和倪光南一直不明白,不管方舟芯片怎么樣,畢竟給李德磊帶來了巨大的榮譽,他為什么一直罵方舟芯片是“狗屎”呢?

            現(xiàn)在回憶起來,許多方舟科技的老員工認為倪光南和劉強,以及前述的胡銘曾都不過是李德磊用完即仍的棋子。

            劉強早期被李德磊邀請進入BBT,后來倪光南加入后,劉成為李用來平衡倪的杠桿。

            2000年5月,李德磊與深圳企業(yè)家、倪光南等一起吃飯,李夸獎劉強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人才,并透露“劉強是自己的侄女婿”。倪光南沒有想到李德磊會在親屬關系上造假,從此就認為李德磊和劉強是一伙,沉默寡言的劉強也完全被蒙在鼓里。直到5年后,劉強把遭李德磊排擠的情況告訴倪光南,倪奇怪地問:“你是他的侄女婿,他怎么能這樣對你?”劉強莫名其妙地說:“我和李博士沒有任何關系呀!”至此兩人才恍然大悟,劉強發(fā)現(xiàn)自己也被李德磊利用了。

            而倪光南則是在“方舟1號”剛剛通過鑒定不久就被李德磊趕了出來。因為方舟科技的很多客戶都是沖著倪的面子而來,李德磊得罪了他們,令倪顏面掃地,不得已離開方舟。

            國家科研基金被挪用了嗎?

            作為“863”的重點支持課題,有“中國芯”美譽的“方舟3號”項目的夭折備受各方關注。據相關媒體披露,2006年初,科技部開始悄悄調查“863”項目的運作實情。李德磊承認項目在通過科技部的驗收前出了問題,原因是他“不想作假”。李德磊算了一筆賬:“方舟3號”研發(fā)經費撥款1538萬元,如按照“863課題”的項目預算要求,給科研人員的工資部分不得超過15%,約230萬元,那么方舟公司參與研發(fā)的近60位工程人員每月工資也就2千多塊錢。這么低的工資在行業(yè)怎么可能?

            按照科技部有關科研資金使用的相關政策規(guī)定,用于工資、勞務費、單位提成等方面的資金,在事業(yè)單位不超過5%,科研轉制企業(yè)不超過10%,企業(yè)單位不超過15%!863課題”如果是給高校來做的,15%給科研人員發(fā)獎金很正常,但是公司做課題這么15%發(fā)工資肯定不夠。

            李德磊的說法遭到“863”專家的嘲笑。這位專家解釋說,芯片項目資金主要用在流片和EDA工具上面,人員工資只是小頭。倪光南認為,如果說項目做不出來可以理解,但揮霍國家科研基金就不能容忍了。方舟究竟怎么用科技項目的錢應當查清楚。

            根據2004年12月份的財務報表顯示,方舟科技當月的總工資開支為102.5萬元。其中,工程部與市場部的普通員工總工資為67.5萬元;6位行政人員(包括一個行政副總)的總工資為3萬元;剩余的32萬元左右則屬于李德磊等三名高管的薪金,人們所知道的另外兩位是他的弟弟行政副總李德晶和妻舅財務總監(jiān)王小蘇。

            作為方舟科技股東之一,深圳中緯實業(yè)發(fā)展公司派駐方舟董事會任董事的蘇佳偉對此予以否認。他指出:申報“方舟3號”863課題的人有61位,組長是李德磊,副組長是劉強。李德磊沒有在863資金里領取工資,劉強則是部分工資出自于此。他認為挪用863科研基金向高管發(fā)放高薪是一種無稽之談.

            在工資支出表現(xiàn)出巨大疑點的同時,方舟大廈的問題也出現(xiàn)了。一面是業(yè)務不濟的公司,一面是拔地而起的在建大廈,方舟科技的矛盾之態(tài)不得不令公眾懷疑李德磊挪用了“863”科研基金。

            為了鼓勵高科技企業(yè)發(fā)展,國家往往在地皮方面給予企業(yè)極大優(yōu)惠。方舟作為中關村軟件園的明星企業(yè)也享受了半地價優(yōu)惠。方舟科技蓋樓的方式頗有戲劇性。2002年,中關村軟件園有限公司十分看好方舟科技公司的發(fā)展?jié)摿Γ浤吖饽显菏繛槭椎膶<医M評估后,,中關村軟件園有限公司以5000萬元入股方舟公司(占5%股份),條件是其中2000萬元必須返回作為購買軟件園地塊的款項。

            方舟拿到地皮后,因為業(yè)務沒有起色,地皮一放就是三年。2004年下半年,在放棄CPU研發(fā)作為公司重心的同時,中關村軟件園和方舟科技各自出資3000萬元建方舟大廈。雙方約定,建成后中關村軟件園公司對其中一半面積擁有4年的使用權,此后方舟科技公司歸還3000萬元本金,中關村軟件園則歸還使用權。方舟科技從此開始忙著蓋大樓,不少到方舟的人都被李德磊拉著去看大樓!霸谥袊,有了地就有錢。中國真正賺錢的不是高科技,而是房地產!

            對于公眾的質疑,蘇佳偉解釋說,2004上半年公司面臨破產,公司做出了兩個戰(zhàn)略調整。一個是從研發(fā)向市場為重心轉變,另外一個是業(yè)務多元化轉變。通過借助美國公司Spansion的資金、市場和渠道,方舟科技聯(lián)合國內企業(yè)和他們在消費電子產品上進行合作。2005年,經過多元化的方舟公司總收入已超過4000萬元,完全能夠支付蓋樓的錢。李德磊也證實了這個說法。

            雖然如此,“863”專家仍不禁質問,李德磊說2004年方舟科技面臨破產,那么那里來的錢啟動新業(yè)務?倪光南質疑,UT斯達康因為小靈通幾乎被納市摘牌,李德磊靠小靈通就賺了錢?再說方舟的科技隊伍和資源是國家的錢支撐起來,國家任務不做,卻去做面向Spansion公司的外包掙錢,這又是什么行為?

            記者手記:我的采訪歷程

            “漢芯造假”被曝光之前,業(yè)界對方舟事件已經不太關注。但倪光南院士公開承認在方舟研發(fā)上的錯誤引發(fā)記者關注此事,并親自跑到方舟科技公司求證此事。

            方舟科技市場部專門負責此事的一位小姐讓記者發(fā)傳真。過了幾天,李德磊親自致電記者,說“要用事實說話,以給自己清白”。記者如約見到李德磊,奇怪的是,李不僅沒有出具什么資料,還只在簡單地解釋原因后要求記者不能報道。李德磊的說法是顧慮涉及利益太多,為一些人的忌諱,還沒有想好怎么給公眾一個官方的解釋。在記者后來的調查過程中,發(fā)現(xiàn)此事涉及高層多多、方方面面很多利益。

            當天中午,李德磊授權公司董事蘇佳偉(股東公司深圳中緯實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在方舟董事會的派駐代表)和記者吃飯溝通。蘇先生認為事情根本的原因是劉強和倪光南與李德磊在公司發(fā)展方向不一致而造成了各種問題。蘇佳偉還說李德磊業(yè)務很忙,現(xiàn)在不便公開接受采訪。記者然后開始采訪倪光南、胡銘曾等其他知情人士。

            采訪工作全部結束后,記者聯(lián)系把報道草稿發(fā)給各受訪方。除了因李德磊出差(方舟科技市場部人士語)聯(lián)系未果,其他當事人都認可了報道內容。奇怪的是,方舟科技市場部曾答應周一(6月5日)給出答復,但記者遲遲不曾等到。

            6月15日,本刊總編室為表慎重,再次將文章發(fā)給各個當事人核實。當事人再度表示對稿件無任何異議。是日深夜,記者接到蘇佳偉從廣州打來的電話,對記者報道進行大量質疑,并威脅記者文章一旦刊發(fā)將到“法庭上見”。他還要求記者將此意轉告倪光南等人。

            6月16日,本文正式成稿交付印廠付印。

          稿源: IT時代周刊  編輯: 倪曉春